景观设计
江南体育在好风景里培育新动能
江南体育10月21日,一张沪苏湖铁路苏湖特大桥吴江桥段跨G318连续梁顺利合龙的图片,在吴江人的朋友圈热传。橙红色的霞光中,修长的吊机臂和工人们忙碌的剪影,构成了秋日里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的火热图景。
这是同心协力谋发展的三年。2019年11月1日江南体育,江苏吴江和上海青浦、浙江嘉善三地全域纳入长三角生态绿色发展示范区。示范区的3个板块中,吴江面积最广、人口最多、经济体量最大,3年来,吴江携手青嘉两地,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将制度创新度、项目显示度、民生感受度作为衡量推进示范区建设的三把“标尺”,朝着打造“世界级水乡人居文明典范”的目标奋勇前行。
青浦与吴江交界处,元荡湖慢行桥如绸缎般铺陈在碧波上,这是示范区内首座联合建设的跨省域景观步行桥。青浦金泽和吴江汾湖一衣带水,过去需绕行40分钟,现在5分钟就能直达,互联互通实现了两地居民的心愿。
“慢行桥项目横跨青浦、吴江两地,在事项审批部门、法规江南体育、流程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为简化审批流程、提高效率,两地相关部门达成‘一枚公章管审批’,由吴江区行政审批局携手青浦区行政服务中心、发展改革委、水务局等部门,以‘多方委托、一方受理’模式,完成环元荡生态修复及岸线贯通工程(示范段环境提升工程)的审批。”吴江区发改委副主任吴志祥告诉记者。
“一枚公章管审批”是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制度创新的一个缩影。3年来,示范区三地聚焦生态保护、互联互通、产业创新、公共服务等4个重点领域,持续推进100多个重大项目,累计推出88项具有开创性的一体化制度创新成果。其中吴江入选案例57项,居三地之首。
生态保护是推进示范区建设的重要落脚点。众所周知,省际交界区域治水存在执法困难江南体育、管理区域责任不清等诸多难题。吴江首创的省际交界河湖“联合河长制”,入选中国改革2020年度50个典型案例。
深秋的太浦河上,往来船只川流不息。这条太湖流域最大的人工河,从东太湖一路流经苏浙沪3省市15个乡镇,直达黄浦江。“最近河上水葫芦多起来了。”站在太浦河北岸,江苏吴江汾湖高新区(黎里镇)汾湖湾村党总支书记兼湖湾村河长沈晓华,在示范区三地河长微信群里发出请求协同排查的短信。不一会儿,沈晓华就收到了浙江嘉善陶庄镇湖滨村党委书记兼湖滨村河长杨建国拍摄的巡河小视频江南体育,水葫芦增多的原因很快找到了。
河湖治理成效显现,合作交流也从河里扩展到了岸上。“我们两省交界处的6镇18村各级河长组建起‘吴根越角党建生态圈’,从水治理延伸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沈晓华介绍。近年来,吴江启动“蓝带计划”,腾退大量太浦河周边的“散乱污”企业,太浦河水质连续多年达到三类标准。
正是在联合治水的作用下,太浦河和周边湖荡重归水清岸绿,展示出示范区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基底。
吴江区委区政府提出,力争到2022年底,区域内地表水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达到100%,跨界河流断面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全力打造“水乡客厅”和“最美太湖岸线%以上,自然湿地保护率稳定在70%以上。
2021年2月26日,在吴江工作的马来西亚籍人员翁文星,获颁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首张跨区域“上海市海外人才居住证”。“跨区域人才居住证让在吴江、嘉善工作的外籍人才,能够和在沪外籍人才一样,享受到医疗保障、购房政策、子女教育等9项待遇。”吴江区委人才办主任孙峰告诉记者,这为示范区“揽才”增添了竞争力。
首张跨区域“上海市人才居住证”、首张冠名“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营业执照、首笔长三角绿色生态贷款……从“多地跑”到“一窗办”,吴江率先启用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跨省通办综合受理服务窗口,共推出跨省通办事项1398项,实现综合受理服务窗口全区镇覆盖,通过政务服务资助一体机实现三地高频事项24小时无差别通办。
互联互通更体现在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医疗卫生和教育领域。8月3日,吴江人金大爷从吴江区第五人民医院康复出院。在住院的10多天里,他不仅得到了吴江五院老年科医生的精心诊疗,还享受到了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老年科专家的“远程查房”服务。
“‘远程查房’是医院借力长三角医疗一体化在全区率先推出的沪苏同质化线上诊疗特色服务。”吴江五院老年科主任邱爱明介绍,“我们保证每位新住院患者都能享受到至少一次‘远程查房’服务。”
3年来,吴江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等开展医联体合作,累计完成患者诊治5000余人次、高难度手术200余例、远程会诊300余例;先后引进上海世外教育、上海师范大学等合作办学项目,推动示范区教师发展学院在吴江落地,实现示范区三地六校跨区域招生和跨省市中高职贯通培养。
“工作和生活在吴江,去往长三角其他城市交通便利、医保互通,真正享受到了同城待遇,很有归属感。”近日刚从上海出差回到吴江的善诺胜新材料(苏州)有限公司总经理施柏凡由衷感慨道。
2022年1月,吴江区工业生态“数字管理”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获评“中国改革2021年度案例”县级特别案例。该区以工业企业大数据云平台为载体,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为运用市场化手段推进企业转型升级、通过数字化改革提升发展活力提供了先行示范。目前,吴江工业企业大数据云平台已在全国120余个地区推广应用。
记者来到位于吴江高新区(盛泽镇)的江苏恒力化纤股份有限公司,民用丝车间内,一根根丝经喷丝板喷出冷却后,飞速卷绕成一个个丝饼,并由自动落筒机器、运输机器人输送至平衡间进行智能外检、自动包装,经过机械臂的抓取、摆放,打包好的丝饼最终进入智能化立体仓库等待出库。
当前,恒力、亨通等一批吴江民营企业正通过加快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建设,全面实现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智慧运营,成为吴江绿色创新发展的生动实践。
传统制造业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江南体育,新兴产业在这片热土上悄然成长。作为吴江构筑新兴产业版图的“生力军”,英诺赛科在全球第三代半导体竞争中取得了三项世界第一——全世界第一家用8英寸工艺生产制造第三代半导体芯片的公司、全世界目前唯一一个可以同时生产高压和低压氮化镓芯片的企业、全世界第一个第三代半导体的大规模生产工厂,其研制的氮化镓功率产品去年在全球市场占有率达20%。
在吴江,处处闪烁着创新的火苗。全国第一家由民营企业牵头组建的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在吴江成立;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江苏分院和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江苏分中心落地吴江,为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培育新动能。